中國之前就已派出大型拖吊船在附近待命,要大批海上民兵與海警船的掩護下動手,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參與調查的兩岸企業和商協會呼籲台灣地區盡快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中國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涉及產品已達2509項,初步調查顯示台灣違反世貿規則學者:中國以表面形式施壓台灣產業,影響選舉結果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接受《關鍵評論網》訪問,表示中國針對對台貿易展開調查是可以的,但不能以片面調查結論,單邊認定台灣構成貿易壁壘、並對台制裁,如果中國自行認定台灣違反WTO規則而對台制裁,這個行動就違反WTO規則,因為只有WTO有權依照法律來授權制裁。
今年4月12日,中國商務部發布決定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告,這項調查應於2023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而這將是台灣總統大選的前一天。中國商務部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18)日上午透過新聞稿指出,初步調查顯示,台灣對大陸採取貿易限制措施,不符合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國台辦支持相關部門採取「相應措施」。經濟部:兩岸經貿不宜政治化針對國台辦指控台灣實施貿易壁壘,我國經濟部今表示,台灣並未違反WTO規定,也強調兩岸經貿互利互補,相關的貿易機制行之有年,不宜「政治化」。裴洛西訪台前夕中國突襲暫停台灣百項食品進口,蜂蜜、茶葉、乖乖、郭元益等都受衝擊 不止針對石斑魚和台商。
而中國現在公布貿易壁壘調查初步判斷也「比預想早很多」,原本調查10月以前才會公布,提早到8月公布,這些是不是有(政治)時間上的考量?外界只能揣測。中國同意對台灣降稅之早收產品項目計550項,主要是中小型的傳統產業、農產品、服務貿易項目,包括汽車零組件、自行車零組件、小家電、蘭花、香蕉、茶葉等產品以及金融業等。當被問及如果認定台灣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中國是否會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相關稅收優惠?束珏婷則稱,商務部將結合貿易壁壘調查情況,依據有關規定研究「採取相應的措施」。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內容公告政府設置病兒保育設施的相關利用資訊。原因當然是設置困難,一來是人力配置的高成本,再來就是每位兒童痊癒的時間難以估計,所以在生病旺季的時候,真的就是一位難求。而關於政府的補助額度,無須課所得稅的家庭大概可有一半補助。
接受生活補助的家庭則是免費。訪問型病児保育 其實除了這種國家設立的病兒保育設施之外,日本還有一種更為高級的服務:「訪問型病児保育」,就是到宅的病兒保育。
孩子在生病的時候,家長若還是委外照顧,孩子心中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我認為這確實也是需要考慮。不過,這個制度存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設施的數量嚴重不足,很多家庭都很難受到支持。這些孩子可能並不需要院治療,但是個人的身體狀況尚未完全康復或存有可能再次生病的可能性,因而無法參加平時團體托育。至於這樣的費用值不值得,就是見仁見智,如果僅在必要的時候使用,筆者確實覺得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持性制度。
根據內閣府於平成29年的資料(2017年,厚生勞動省的保育環境改善等事業文件),日本在病後兒童保育機構約有637個,而病兒保育機構則約有985個。這個問題有很多可以討論的,但筆者想先從制度面跟大家分享,在日本的一種支持性保育制度:「病児保育」(生病幼兒的托育)、「病後児保育」(癒後幼兒的托育)。這個制度最大的優點,當然是可以兼顧病童/同儕的身體健康、父母的工作。每天會有完整的保育紀錄,也會上網登錄,家長都可以線上查看 到宅的保育士都有充分的訓練,對於緊急的事故或者是非醫療性的生理照顧,公司都有完整的培訓制度。
Photo Credit: 楊逸飛拍攝、提供 日本福岡縣古賀市的育兒情報雜誌,2023年,第30期。機構有一個中央對處中心,裡面會有護理師常駐,保育人員在保育過程當中發現孩子有緊急的狀況,都可以隨時遠端討論,如有必要也能接受代為就醫。
以筆者搜尋到的一間佛羅倫斯病兒保育組織為例(フロレンスの病児保育),一些相關資訊如下: 費用 「入會費」 小学生:3萬3000円 未就学児:3萬円 「月費」 依年齡劃分,月費包含一次的使用額度9小時 月費大約在5000円-6000円 如果要包含兩次的使用額度,費用會在1萬2000円-1萬3000円 月費每3個月會依照你的使用頻率來修正,頻率越高,費用越高。單親家庭約補助四分之一。
可以加價成為百分百托育保證的進階會員,但會員人數有限額。服務開始前兩小時取消不會收取任何費用。這樣的費用,想來中產階級家庭可也不太用得起「訪問型病児保育」的制度,恐怕不多啊。「病児保育」和「病後児保育」都被歸類為同一類別,也被列入幼兒健康支援臨時托育項目,這兩個支援制度,都可以獲得國家提供的補助金。今年度在台灣掀起熱議的幼兒園用藥風波,讓大家重新思考幼兒生病到底應不應該到園。所以若國家能設立「病兒保育」設施,不失為現代的家庭提供了育兒與工作的權宜方法。
當然,對比國家設立的病兒保育設施,訪問型病兒保育的成本當然是高出很多,如果把訪問型病兒保育的金額換成台幣,入會費8000元,月費1500元,當月用第二次以後,一天的保育費用就是500元*8小時=4000元,假設孩子得了腸病毒需要停課七天,扣除月費包含的一天,家長也還要花費2萬4000元。讓生病的孩子可以好好休息,盡早復原,也避免交叉或再次染病,父母親也可以彈性安排工作。
而且這樣的設施,會有護理師常駐,也會跟鄰近的醫院有合作,當孩子有緊急狀況的時候,都還可以聯繫鄰近的醫院處理,而有些病兒保育設施,甚至會附設在醫院之內,可以說真的是讓人非常安心。「保育費」 小学生:2200円/時 未就学児:2000円/時 「保育時間」 正常時間8:00到18:30 另外有早托與延托時段,需要額外的費用 「其他費用」 保育士的交通費,核實支付,上限1000円 「服務方式」 當日早上8點前預約,有較高機會能預約到保育士前往家裡。
至於費用如何計算呢?依照筆者收集到的資訊,單日大約會在2000到3000円左右,但具體金額是依縣市而定。這兩個制度的配置標準大概是這樣:每約十名使用兒童需配置一名以上的護士。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連孩子生病了,父母親都還沒有辦法安心請假親自照顧,這個社會的工作奴性到底有多高? 當我們在討論幼兒園老師是否應該協助用藥的背後,其實並沒有思考到生病的幼兒其實是需要更仔細的照顧與休息,筆者認為如果真的看重孩子的最佳發展利益,就應該要重新思考,當孩子生病時,父母親有沒有更多的彈性假期可以選擇來親自照顧孩子,滿足孩子生理與心理上的需求?當父母親真的因為工作或家庭沒有後援的時候,國家有沒有另外一種補充性的措施可以支持?而日本的這項制度,確實可以提供給台灣社會另一種選項與托育支持措施,來化解日前關於生病幼兒該不該到園的社會矛盾。至於可以使用這項支持制度的年齡,從嬰幼兒到小學六年級,但有些縣市會只到小學三年級。也就是說,孩子生病了還是需要去看醫師,有醫師的確認才能申請。每約三名使用兒童需配置一名以上的保育師。
不論是病兒保育或是訪問型病兒保育,其實對於現代小家庭、雙薪父母的工作型態來說,都是一種支持性的幼兒制度。但,基於兒童發展的基本依附關係,當兒童生病了對父母依附感的需求其實是更強烈的。
生病旺季期間無法保證可以預約到。而這麼高級的服務,自然是需要比較昂貴的費用。
也就是說,並非是全部的日本縣市都有提供這類制度的實體場所,讓家長可以在孩子生病、無法請假、沒有後援且不能送入幼兒園的時候,得以利用這項服務。不過這類的支持制度雖然有國家補助,可是最後能否設置,還是要看各個省份的努力跟意願,並非是中央強制的規定。
幼兒園老師也不需要肩負病童再次感染或者是傳染給別人的風險。家長一方面也不用擔心送去學校再次感染,或遭受他人的質疑。病兒保育與病後兒保育 「病児保育」是一種提供照顧生病兒童的保育服務,因為發燒或各種症狀可能無法入園的時候,若父母親同時還需要上班,這時候就可以利用這類的服務。有些設施會酌收膳食費,另外也可能會有延長托育的費用,多數接受托育的時間大概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半或六點
至於這樣的費用值不值得,就是見仁見智,如果僅在必要的時候使用,筆者確實覺得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持性制度。接受生活補助的家庭則是免費。
這個問題有很多可以討論的,但筆者想先從制度面跟大家分享,在日本的一種支持性保育制度:「病児保育」(生病幼兒的托育)、「病後児保育」(癒後幼兒的托育)。幼兒園老師也不需要肩負病童再次感染或者是傳染給別人的風險。
以筆者搜尋到的一間佛羅倫斯病兒保育組織為例(フロレンスの病児保育),一些相關資訊如下: 費用 「入會費」 小学生:3萬3000円 未就学児:3萬円 「月費」 依年齡劃分,月費包含一次的使用額度9小時 月費大約在5000円-6000円 如果要包含兩次的使用額度,費用會在1萬2000円-1萬3000円 月費每3個月會依照你的使用頻率來修正,頻率越高,費用越高。不過,這個制度存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設施的數量嚴重不足,很多家庭都很難受到支持。